"0"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㉔陈早春“顶牛”

2020-01-20 08:25

作者:李城外

1969年秋天,人民文学出版社仅留13人“看门”,其余近200人全部下放咸宁干校,这批文化人的履历,从此埋没了昔日的辉煌,掀开了沉重的一页。其中35岁的陈早春是“文革”前武汉大学毕业的文学硕士,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干农活比较多,犁田、放鸭,轻车熟路;加之家庭出身好,被任命为生产组副组长,有一段时间,荣任了“鸭司令”。他办事特别认真,每天早出晚归,栉风沐雨,精心管理鸭群,产蛋率颇高,连当地农村的鸭师傅都啧啧称赞,连队的生活也得到明显改善。年轻力壮的陈早春,在干校的“知名度”大增。不仅如此,他还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敢同当年至高无上的军代表顶撞,在向阳湖传为佳话。

▲晚年陈早春

陈早春心地善良,平日里,他就看不惯连队某些人对冯雪峰、牛汉等“右派”和“胡风分子”安排高强度劳动、长年严加看守,颇有微词,要知道,当年这样做是需要相当勇气的!他果然挨了批斗,被指责思想没有改造好,而他对自己的言行没有丝毫后悔,反倒增添了几分安慰。尽管如此,由于养鸭有功,他仍受到军代表和连干部的赏识,被封为“五好战士”和“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可就在开会表彰之前,陈早春却因为一件小事而愤愤出面主持公道,失去了上台“风光”的机会。——这是一个临近霜降的深秋,十四连的一位跟随他放鸭子的 “战士”家属因买不起防水的胶鞋,整天仍在赤脚踏霜趟水,陈早春实在于心不忍,当他听说连里来了一批胶鞋,便主动去找军代表,希望“恩准”为这位家属的孩子分配一双。其时,这位军代表正在办公室里跷着二郎腿听收音机,对他久久不予理睬。陈早春耐着性子反复恳求也无济于事,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军代表反而训斥道:“你不要有‘自来红’思想!谁也得在干校吃苦耐劳,经受锻炼和改造!”陈早春一听,立即“牛脾气”上来,边拍起桌子,边严厉喝道:“你明白吗,我们都是人!这胶鞋不是我这‘自来红’要的。我有,你给我也不要!是一位买不起胶鞋的小孩要。他是小孩,你还有没有人性?我可以打着赤脚踏霜趟水,你呢?我们下来是向你们工农兵学习的,你给我脱下鞋子袜子,你走到哪里,我跟你到哪里。我们去比一比谁能吃苦耐劳!”自下干校以来从未受到怠慢的军代表如梦初醒,一时无言以对,只得粗暴地将他推出门。而陈早春仍然怒气未消,干脆骂个狗血喷头,甚至指责道:“过去地主对待长工也不是这个态度!”不料这下让人抓住了“把柄”,他被上纲上线,说他将军代表比作地主便是反军,是“严重政治事件”。紧接着便要组织召开全连批斗会……

▲李城外采访陈早春

一瞬间,“先进人物”成了待罪之人,陈早春不得不让自已的鸭友们也跟着提出抗议,五天之内全部停止了下蛋!而批斗会最终没开成,因为全连干部大都“动员”不起来,只有一个排长主张批斗,理由是他“一贯抗上,要给他点颜色看”。陈早春心中有数,便“以邪治邪”,天天纠缠军代表,请求早日开好所谓“批斗会”,并要求找些当地农民代表参加,以壮声势,理由是五七战士接受“工农兵再教育”很有必要,而兵有现成的,虽然一时找不着工人,农民却可随叫随到。军代表自知理亏,此事不了了之。

▲陈早春题词

陈早春和军宣队“叫板”,着实大出了一回“风头”,也为那些敢怒不敢言的同事们吐出了心中怨气,无形中成了他们的“代言人”。下放向阳湖的两年,无疑使得他进一步了解了国情、民情和友情。陈早春于1971年6月返京后,潜心治学,卓有所成,不仅参与1981年新版《鲁迅全集》的编辑注释工作,还陆续出版《绠短集》、《冯雪峰评传》等著作,后来担任人文社社长兼总编辑长达十余年,退休后仍主编《新文学史料》。

(编辑 金崇)

系列报道: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①冰心在向阳湖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②“大力士”萧乾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③冯雪峰遇“知音”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④陈白尘探亲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⑤楼适夷“补课”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⑥沈从文的“文事”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⑦臧克家的父爱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⑧严文井“升官”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⑨韦君宜办专案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⑩张光年受审查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⑪绿原的“超蜜月”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⑫牛汉的“汗血斋”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⑬侯金镜之死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⑭茅盾“发火”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⑮田汉的“孝子贤孙”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⑯萧三之子喂猪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⑰周巍峙梦见周总理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⑱吴雪排戏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⑲王子野的“绝活”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⑳“老废物”陈原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㉑范用的风范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㉒宋木文“挑滑车”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㉓“司务长”杨德炎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发表评论...
最新
暂无评论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