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⑭茅盾“发火”

2019-11-11 09:06

作者:李城外

茅盾先生于1965年辞去担任了长达15年的文化部长之职,改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不久,他被视为资产阶级文艺路线的代表人物和“三十年代文艺黑线的祖师爷”受到批判。到了1969年国庆,他的名字在报纸上参加重大活动的一长串国家领导人名单中消失,他也只好用沉默表示抗议。而此时,儿子韦韬的所谓“五一六”问题已澄清,被派到中科院的一个研究所“支左”(后下放河北干校);最让茅公和重病在身的夫人放心不下的却是儿媳妇陈小曼,她所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属于“砸烂单位”,按规定要“一锅端”下放文化部向阳湖“五七”干校,9月底已去了第一批,12月底下去最后一批。而陈小曼的小女儿生下才四个月,嗷嗷待哺,她向工宣队打报告请求再晚些时下去,也被回绝,无奈之下,只好给孩子断奶。婆婆知道这一决定后,叫她再求求工宣队,就说等我婆婆咽了气,再去咸宁行不行?得到的答复竟是:“你又不是医生,陪着病人有什么用?”结果陈小曼离京不到一个月,婆婆便在深深的遗憾中离开了人世。

▲茅盾先生

夫人病逝,茅盾失声痛哭。第二天,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人问如何办后事,他答道:“从简办理,但要等儿媳回来再办。”家里立马给陈小曼打了电报,1月30日,收到陈小曼的回电却是:“请假未准!”得到如此不通人情的电报,性情一向温和、从不利用职权找人的茅盾忍无可忍,终于发火了。他操起电话,直拨中央统战部,表示极大不满!由于心情很不好,第二天去八宝山为夫人火化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只有叶圣陶等几个亲友参加。而他的意见总算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先是统战部打电话同文化部交涉,然后咸宁干校又接到指令,2月3日,正在地里干活的陈小曼才被特许立刻返京奔丧。她一人从向阳湖赶了十多里路,晚上到了咸宁站,来不及买票就跳上了火车。由于匆忙中随身携带的通行证上没有盖公章,她在火车上还被警惕性颇高的列车长盘问,招至围观,继而挨批。有的乘客手拿“红宝书”,高声宣读毛主席语录:“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 到了武汉车站转车时,她又被民警怀疑,说她竟敢冒充是沈雁冰的儿媳妇。又费了一番周折,她才如期到家。

▲李城外采访陈小曼

——听了陈小曼的叙说,茅盾安慰道:“从另一方面想,这种经历也让你领略了当前社会的众生相。”办完夫人的后事,茅盾心力交瘁导致急性肺炎发作,住进了医院。稍稍好转,他就在病床上向儿媳询问了不少干校的事情,而陈小曼的十天假期很快满了,她找本单位的工宣队长请求续假照看老人,也未能如愿。茅盾便对她说:“不要再求这种人了!我的病危期已过,你还是放心回咸宁去吧!”陈小曼回干校又呆了一年,白天在大田劳动,夜里几个人住一间房,经历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磨练。有一次,她因生病,被临时安排和老社长冯雪峰一起种菜,他和茅盾关系不错,自然问及茅盾的近况。但这位老革命不发一句牢骚,给她留下极深的印象。此外,连里多次批斗“五一六分子”何启治,她担任现场记录,却从来一言不发,不表示态度,因此调动回京时的鉴定是:“立场不坚定。”陈小曼也无所谓,她清楚地记得,连里在公路边用砖头搭小棚子批斗“五一六”,老乡们看了都说“惨无人道”;有一次,个别人还布置何启治先睡觉,然后从他昏沉沉的状态中突然喊起来,再逼他交待。据说是因为人糊涂时才容易坦白,而陈小曼觉得,这样做实在是太不讲道德了……

▲《父亲茅盾的晚年》

1972年冬,同样“毕业”于咸宁干校的著名老诗人臧克家,第一个前去探望茅盾。这次久别重逢,使茅公激动不已,提笔写下一首五绝:“惊喜故人来,风霜添劳疾。何以报赤心?亦惟无战栗。”而臧老的“校友”陈小曼此时也已提前返城重操旧业,后来翻译了几本外国小说。再后来,为纪念敬爱的公公,她编写了图文并茂的《茅盾》一书,并和韦韬合著了《父亲茅盾的晚年》。

(编辑 金崇)

系列报道: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①冰心在向阳湖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②“大力士”萧乾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③冯雪峰遇“知音”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④陈白尘探亲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⑤楼适夷“补课”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⑥沈从文的“文事”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⑦臧克家的父爱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⑧严文井“升官”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⑨韦君宜办专案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⑩张光年受审查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⑪绿原的“超蜜月”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⑫牛汉的“汗血斋”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⑬侯金镜之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发表评论...
最新
暂无评论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