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⑳“老废物”陈原

2019-12-24 08:33

作者:李城外

1997年4月中旬,国际科学院院士、原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陈原已是80高龄,北京的亲朋好友谁也没有料想到,刚在协和做手术出院不久的他,竟然千里迢迢奔赴鄂南,专程寻访干校旧址,实现了有生之年重返向阳湖的宿愿!他在咸宁触景生情,挥毫题词:“六千人的汗水、泪水、苦恼和忧虑,还有一点希望,汇成向阳湖。”

▲陈原先生回忆往事

别梦依稀咒逝川。1969年9月26日,时任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的陈原刚刚结束审查,被宣布“解放”的第二天,就随大队人马下放到咸宁。开始连住的房子都没有,他们白手起家,硬是一砖一瓦地盖起来。陈原已年过半百,有时冒雨劳动,全身湿透,腿脚发麻不能动弹,也只能咬牙挺住。两个月后,夫人余荻带着儿子陈河也来到干校。当年的向阳湖,四周全是荒山秃岭,满目红土,少见绿色。劳动生活的艰苦自不必说,最难受的还是搞运动,抓“五一六”。他一度“荣任”一大队队部的文职“打杂工”,负责接待外调,经常还得步行三个半小时到咸宁县城发送信件。陈原乐天知命,称自己是“废物利用”,有的年轻人公开喊他“老废”,他也欣然应答。但干校有许多不近人情的事,极大地伤害了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如陈原的夫人住在几十公里外的金口镇“家属连”,有次突然心脏病复发,他拿着电报去请假,军宣队却没有批准:“现在是什么时候,还探亲访友?”陈河那时才12岁,干校的见闻使他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喝着向阳湖的水,逐渐明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怎样做人…… 

▲李城牙陪同陈原陈河父子

书生本色的陈原没能照看好妻儿,内心好不沮丧。有时他联想起下干校前,无力保护心爱的藏书,心中仍在阵阵隐痛!那是多么不堪回首的一幕,一夜之间5000余册藏书(其中外文书上千本)被当作“废纸”处理,仅换回170元钱,怎不叫人感叹知识贬值,斯文扫地!有一天,大队军宣队的某政委交给文书陈原一项特殊任务,全权处理9麻袋“档案材料”,它包括各连队的外调证明,大字报底稿,以及揭发信等。被视为“废物”的陈原深感责任重大,对这堆“废料”逐一通读,然后慎重取舍。他读得如痴如醉,竟然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

▲陈原题词之一

而他感到意外的收获是,从中读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认清了许多人的真面目。如有的人大奸似忠,有的人大智若愚;有的人自已倒霉却还想着他人,有的人为了一已私利不惜落井下石。他从中甚至发现了有关自已“黑帮”问题的材料,不由得拍案称奇!于是,身在向阳湖畔,陈原开始了对“文革”的思考,脑海里的问号越来越多——为什么十七年的文艺战线都被说成是“一团漆黑”?为什么革命了一辈子却一下子变成了反革命?为什么反修了一大阵反而成了修正主义分子?为什么革命革到头来只剩下一个“亲密战友”?为什么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却要像宗教徒似的“早请示晚汇报”?为什么大肆宣扬领袖的话“一句顶一万句”?为什么说一个“语录本”的威力要胜过原子弹?“文革”如此闹下去,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还有希望吗?等等,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他始终相信,天有下雨时,但不会下个不停,总有放晴之日。果然,林彪折戟沉沙后,陈原心中的许多疑团逐一解开。

▲陈原题词之二

更值得庆幸的是,1972年春夏之交,由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陈原和诗人李季、出版家陈翰伯、画家邵宇奉调回京重操旧业,成了向阳湖轰动一时的新闻。同事们都非常激动,议论纷纷,认为这无疑是个好兆头。到了1974年,干校宣布解散,“五七”战士们全部“打道回府”。粉碎“四人帮”以后,“废物”陈原真正变成了“宝物”,他重新大干起事业,陆续出版了《在语词的密林里》《黄昏人语》《陈原出版文集》和《陈原文存》等多部著作,担任了中国出版家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在我国出版界和语言学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编辑 金崇)

系列报道: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①冰心在向阳湖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②“大力士”萧乾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③冯雪峰遇“知音”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④陈白尘探亲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⑤楼适夷“补课”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⑥沈从文的“文事”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⑦臧克家的父爱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⑧严文井“升官”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⑨韦君宜办专案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⑩张光年受审查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⑪绿原的“超蜜月”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⑫牛汉的“汗血斋”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⑬侯金镜之死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⑭茅盾“发火”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⑮田汉的“孝子贤孙”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⑯萧三之子喂猪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⑰周巍峙梦见周总理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⑱吴雪排戏

文化名人与向阳湖⑲王子野的“绝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发表评论...
最新
暂无评论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