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香城评论 | 两座桥的对比:民生投入要舍得花钱,更要把钱花好

2022-11-27 16:40

(云上咸宁特约评论员 尹峰)近期,市委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徒步巡查淦河西源头鸣水泉及支流柏墩河。在柏墩村十组一处河湾上有两座桥格外醒目,一桥是乾隆年间修建的古桥,全部由条石砌成,美观大方、古朴结实,历经岁月洗礼,至今安然无损,仍在发挥作用;另一桥是新修的水泥拱桥,桥面台阶和栏杆为花岗岩,桥身两侧贴有文化石,外观装饰颇显华丽,与周围的田园风光也有点格格不入。

▲乾隆年间修建的古桥

▲新修的水泥拱桥

两桥相距不到50米,但一老一新,一简一奢,形成鲜明对比,直观反映出的是建造理念和建造方式的差异,背后折射出的是政绩观和发展观的差异。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据了解,该处是周边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修建新桥的目的也是方便学生上学。应该说,修桥的目的和举动都无可厚非,甚至值得称赞。但值得商榷的是,是否可以结合实际需求,把装修装饰弄得简朴一点、把开支开销尽量降低一点,做到务实管用、避免华而不实。如此,也才能真正将“漫水桥”“过河桥”修成“节俭桥”“连心桥”。

孔子讲:“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五美”之一就是“惠而不费”。“惠而不费”,意思是为政者施惠于人民而没有浪费。换言之,就是民生投入不仅要舍得花钱,更要把钱花好,要花得值、花得其所,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年来,各地在保障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方面,应该说舍得投入、舍得花钱,我市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5%以上。但也要看到,不少民生项目存在重投入轻效率、重数量轻质量、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比如有的人行道、马路、广场、绿化带刚刚修好,就又开挖修建下水管道、铺设电线光缆,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规划,导致出现天天在修、天天在挖,却总也修不好、挖不完的吊诡现象;有的地方不顾财力和生态承载能力,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大场馆、大办公楼,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的地方攀比建房之风盛行,不少农民因举债建房陷入“守着空房子、过着穷日子、负债一辈子”的恶性循环;有的地方搞“大树进城、盆景进村”,花大价钱建设人为非自然的、违反自然规律的人造景观和自然生态,搞得城不像城、乡不像乡……

还有的地方匆忙上马所谓的大项目,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和严格监管,最终沦为“烂尾工程”“半拉子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最终成了“伤民工程”“闹心工程”。更有甚者,打着“惠民工程”幌子“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以所谓的“正当理由和合法程序”扩大工程、追加预算、虚列开支,变着法儿为自己和亲属谋利,从中“捞取油水”“分吃唐僧肉”,让民生项目成为权力寻租的空间和腐败滋生的温床。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以上种种不顾民众感受和现实需求、不顾财力民力和实际效益的做法,不仅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还会加重财政负担,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尤其对胆敢向民生资金伸手、动群众“奶酪”的行为,要露头就打,做到零容忍,坚决斩断伸向民生资金的“黑手”。

当前,受疫情持续及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财政收支形势吃紧,平衡难度增大,各级政府的钱袋子并不宽裕。加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文化等方面的优质资源供给跟不上群众需要,用钱的地方这么多,经不起一分一厘的浪费。然而,财力再紧张,关乎民生的支出一分都不能减;任务再繁重,涉及民生的工作一天都不能拖;形势再严峻,对群众的承诺一点折扣都不能打。因此,越是财力紧张,越要在“花一分钱见一分效”上多努力,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实现财政资金“边际效用”最大化;越是资金有限,越要在开源节流、统筹整合上下功夫,精打细算过“紧日子”,集中资金办大事,让每一分钱都花在紧要处、关键处和“刀刃上”,防止铺张浪费和“撒芝麻盐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无论是办民生事,还是花民生钱,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精力和财力优先解决老百姓最忧、最急、最难、最愁、最盼问题,多做“雪中送炭、春风送暖”的工作,少做“锦上添花、花上垒花”的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少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事情,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编辑 陈玲 编审 张宇)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发表评论...
最新
暂无评论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