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022年第二期“咸宁好人”榜单发布 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2022-08-05 09:55

(云上咸宁编辑报道)经严格把关、认真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中共咸宁市委文明办决定授予定爱珍等10名同志2022年度第二期“咸宁好人”荣誉称号。

助人为乐类(1名)

定爱珍  女  赤壁一中退休教师

见义勇为类(1名)

陈志刚  男  嘉鱼县鱼岳镇东街社区居民

诚实守信类(1名)

龙运娥  女  咸安区汀泗桥镇赤岗村村民

敬业奉献类(6名)

田淑娴  女  赤壁市娴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彭  杰  男  嘉鱼县鱼岳消防救援站分队长

粟春江  男  嘉鱼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

彭  红  女  咸安区永安街道凤凰社区书记

彭  超  女  通山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金会华  女  咸安区横沟桥镇联合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

孝老爱亲类(1名)

李海燕  女  赤壁市新店镇大湖岭村村民

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他们吧!

↓↓↓

助人为乐——定爱珍

定爱珍,女,1956年11月出生,赤壁一中退休教师。她热爱公益事业,创建水上义务救援队,开展防溺救援知识讲座和应急演练100余场,培训4万余人次。先后获得“赤壁市三八红旗手”“赤壁市最美志愿者”“中国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对待贫困学生,视如己出

1981年,定爱珍调到赤壁一中工作。学生来自全市各乡镇,家庭情况差异较大,她经常接济贫困学生。1986年,班上有一名特困生在大冬天都穿得很单薄。她心疼不已,回家将老公的衣服拿给他穿,并经常叫他到家里吃饭,还给他40元零花钱。为了让学生们有充沛的精力参加高考,她亲自下厨,做丰盛的营养餐,隔三岔五叫上毕业班的学生们到家里“打牙祭”。有一名来自神山镇的女学生,是定爱珍女儿同班同学,属于“半边户”子女,家中兄弟姐妹多,父母根本顾不过来,经常饥一餐饱一餐。得知这一情况后,她就将学生接到家里,与女儿同吃同住,这一住就是近两年,她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对待这名学生。

加入公益事业,无私奉献

究竟帮了多少人,做了多少公益,定爱珍无法估量。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加入了赤壁义工联盟志愿服务队,第一次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是捡垃圾。当时的活动被电视台报道过,有熟悉她的人在电视画面看到了她,竟用蔑视的口气说她一把年纪了,还去捡垃圾,丢丑。她却说:“志愿者做这些事情是光荣的,没有年龄之分,没有性别之分。只要有时间,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后来,她又加入了巾帼志愿者分会。积极参与活动策划,全身心投身公益事业,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部回报给社会。大街小巷捡垃圾、顶着烈日马路站岗、福利院看望老人、帮特困户卖瓜卖果、乡村帮扶贫困家庭、积极参与抗洪救灾……

注定与水结缘,有效守护

2016年夏,赤壁有几个小学生溺水而亡。不幸的消息,让她揪心不已。她利用自己是游泳协会会长的优势条件,在全市范围内招收有一定游泳基础的志愿者,组建起一支水上义务救援团队。2018年,她将救援团队更名为赤壁水上义务救援志愿服务队,并加入了赤壁市志愿者协会。在协会的指导下,她带领志愿团队开展“防溺救援”项目运作。进社区、进小区、进学校、进游泳馆、进野外游泳场所等,开展防溺救援知识讲座。

当前,赤壁市水上义务救援志愿服务队是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40余名志愿者通过培训,均取得了水上救援资格证书。为了扩大影响,让更多市民知晓防溺救援常识,她联系教育、消防、应急、红十字会等部门,在学校、广场、公园、小区等开展防溺救援的路演活动。近两年,开展防溺救援知识讲座百余场,受益群众4万余人。

2021年,年龄偏大的定爱珍主动卸下队长职务,全力辅助新队长做好队伍管理和服务工作。只要有爱心或充满正能量的活动,都能见到她的身影,满满的正能量,浓浓的爱心,就是贴在她身上的标签,她是赤壁这座城市最美的巾帼风范,是大家公认的学习榜样。


见义勇为——陈志刚

陈志刚,男,1963年9月出生,嘉鱼县鱼岳镇东街社区居民。因大脑受伤,自身为视力二级和精神四级的多重残疾人,曾多次由于癫痫病发作硬挺挺的摔倒在地,不仅腿摔骨折过,还摔断过脊骨,因此留下了较重的腰伤。但他身残志坚,勇救跳水轻生女子。2022年6月,陈志刚被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项目授予“天天正能量特别奖”。

自身多重残疾,他乐观坚强生活

5月17日晚六时许,在鱼岳镇三角塘公园池塘边,一名女子跳水轻生。陈志刚没顾上脱衣服就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在他人帮助下成功将该女子救起。跳水救人,对普通人来说,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量,对自身多重残疾的陈志刚来说,更是非常不易。尽管自己身体不好、行动不便,但他乐观坚强,是左邻右舍心目中的“热心人”。

听到有人落水,他奋不顾身施救

“救命啊,有人跳河了!”一名身患癌症的女子因不堪忍受疾病痛苦,纵身跳入三角塘公园的池塘寻短见。在附近散步的居民看到后,有的报警,有的大声呼救。听到呼喊声,正在三角塘公园散步的陈志刚闻声赶向事发地,隐约看到有人面朝下浮在水面上。情况紧急,陈志刚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奋力游到落水女子身旁,抓着她的手就往回拉。“我不活了,不要救我,我不活了。”落水女子情绪激动,不停挣扎抵抗施救。外加衣服被水浸透,58岁的陈志刚根本无法独自将女子拖上岸。但他仍咬紧牙关坚持,牢牢抓着女子的衣服不松手,艰难地一点点儿往岸边靠近。最终,在闻讯赶来的民警和群众的一起努力下,大家终于将女子救上岸。

救人只是本能,他顾不得想太多

落水女子得救了,陈志刚却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坐在岸边直喘气。“你都这把年纪了,还身有残疾,还跳进水里去救人,多危险啊。”面对围观群众的关心和“不解”,陈志刚回答道:“救人是一种本能,当时看到这种情况,顾不得想太多,只想着一定要把人救起来,人命关天啊!”


诚实守信——龙运娥

龙运娥,女,1938年8月出生,咸安区汀泗桥镇赤岗村村民。上世纪80年代,龙运娥和丈夫章荣武主动捐出自家屋后山林,用于修葺中南革命烈士陵园,让中南荣校50多位烈士有了更好的安眠之地。陵园建好后,龙运娥同丈夫义务清扫,维护陵园干净整洁。2007年,章荣武老人因病去世,守墓的重任落在龙运娥一人肩上。38年过去了,龙运娥已经84岁高龄,腿脚越来越不利索,但为烈士守墓的义举从未停止。

献出自家山林,安葬五百忠骨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部分伤病员被安置在汀泗。部分战士因医治无效牺牲后,就地安葬在赤岗村的河畔沙洲上。一到汛期,河水漫堤,不少烈士坟墓被洪水冲毁。在龙运娥的丈夫章荣武多方奔走下,上级部门拨款修建烈士陵园。龙运娥同其丈夫主动将自家屋后山林捐出来做墓地。还积极参与陵园建设,将散落沙洲的烈士墓碑一块一块清理出来。陵园建好后,龙运娥还同丈夫义务种下松树和柏树,时常前往清扫,维护陵园干净整洁。

铭记烈士精神,激发前行动力

龙运娥的丈夫是遗腹子,8岁时母亲病逝,从小靠给地主放牛、砍柴为生,受尽折磨。而那些在中南荣校的战士们,就算身负重伤也依然拖着伤残的身体为村里修路,收、种庄稼,为孤寡老人挑水、打扫卫生。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龙运娥和其丈夫,时常尽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乡邻。上世纪八十代分田到户后,龙运娥与其丈夫勤劳奋斗,分别成了生产队的男、女队长,是赤岗村第一个万元户,周边乡亲都受过他们不少帮助。龙运娥曾当选过市政协委员,其丈夫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劳模。

生为烈士守墓,死与烈士相伴

2007年,章荣武老人因病去世。龙运娥遵照丈夫的遗愿,将其安葬在陵园附近。守墓的重任从此落在龙运娥一人肩上。她一有空就去陵园清扫落叶、除掉杂草。还要求儿子们每年清明节给父亲扫墓时,必先祭奠英烈、追思英魂。38年过去了,龙运娥也已经84岁高龄,腿脚越来越不利索,几十米高的台阶越走越吃力,但守墓的誓言从未被冲淡。


敬业奉献——田淑娴

田淑娴,女,198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赤壁市娴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特别研究员。浙江海洋大学毕业后回乡投身农业发展,致力于乡村振兴,创新稻虾鸭种养殖模式,被央视称赞为真正“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科技武装农业”的“超级新农人”,通过发展产业和土地流转增收等方式带动乡亲勤劳致富。先后获评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咸宁市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标兵”“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放弃大城市,建设新农村

田淑娴放弃赴美读博和科研院所稳定工作机会,离开大城市,义无反顾投身新农村建设,坚持将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并创造性地总结、归纳、提炼,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新型农业生产的种养新方法。2020年,在参加央视主办的《超级新农人》全国20强盛典挑战中,要求从100种不同来源的水中找出自家虾池的水,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辨水大挑战中,她凭借自己所学和科学务农积累的经验,在3分钟之内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自己家的虾池水,赢得央视节目组颁发的“超级新农人”奖杯。

种养稻虾鸭,打造产业链

2018年,田淑娴克服重重困难,通过流转土地建立生态种养殖生产基地。经过几年的摸索,在当地首推“稻虾鸭”复合种养新模式,灵活施用不同微生物及调配饲料,因时因地制宜,在农业生产上“临方调配”,配方平衡水体中的微藻和细菌,调节水体,提高土壤肥力和水肥的环保性、安全性。她创办的现代农业基地已拥有生态农业实验室、田间微生物培养室、配备自动菌藻喷灌和田间作业无人机的50亩微生物稻虾鸭科研示范基地和1000平米的禽蛋加工厂,其种养技术和生产能力逐步向生态化、科技化、智慧化目标迈进。

组建合作社,智献家乡人

为了和家乡人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田淑娴发起成立“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现有社员发展到30人,总年产值500多万元。合作社成立后,吸纳了不少贫困户,她采取减免分摊费用、免费提供技术及部分饲料、农副产品代销等扶持措施,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帮助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起脱贫致富产业,安排贫困户务工和土地流转增收近60万元,带动多个养殖户创收近600万元。

田淑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位新农人昂扬奋发的姿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行动为家乡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敬业奉献——彭杰

彭杰,男,198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嘉鱼县鱼岳消防救援站分队长。先后参加各类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2000余起,抢救被困群众500余人,抢救财产价值千万余元。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优秀士兵一次、优秀消防员两次、通报嘉奖六次。

助危扶困

2021年6月,嘉鱼城区发生强降雨天气,城区多处发生内涝,有人员被困,消防站接到多处群众求援信号,彭杰负责方庄片区的救援任务,地形复杂、地势低洼处很多,部分路段用木棍探测水深时接近2米。由于被困的人员多,救生筏的承载人员有限,在水中一直来回转移被困人员50余名,其中还包含一名怀孕8个月的孕妇。因长时间连续作战,他和队友的身体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手上、脚上都出现了白皮浮肿的现象,身上出现了多处红疹。但救援任务紧急,他和队友将困难抛之脑后,在连续奋战10个小时后,成功的完成此次救援任务。

逆火前行

2021年2月,嘉鱼县官桥镇一餐饮店液化气罐起火,现场发生有闪爆,门面的卷帘门被炸飞,情况危急。鱼岳消防救援站到场后,只见现场一片狼藉,门口都是玻璃碎渣,店内的物品被爆炸的冲击波震的七零八落,吊顶的灯还在左右摇晃。经过现场指挥员询问,得知着火的厨房里面还有3个液化气罐在猛烈燃烧,其中有两个处于倾倒的状态,此时房间内的温度特别高,液化气罐的阀门已经烧毁,如不马上将喷火的液化气罐转移出火场的话,随时可能会引发多个液化气罐发生爆炸风险,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彭杰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海,毫不犹豫将3个喷火的液化气罐抱出火场,转移至安全的地方,成功排除三颗“炸弹”。救援完毕时,周围的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亲切的称呼他为嘉鱼“抱火哥”。

坚守初心

彭杰同样是儿子、丈夫、父亲,是家庭的主心骨。为了坚守岗位,他入队的14个春节有13个是在消防站里度过的,因为长期驻队照顾不到家庭,对妻子总是心怀愧疚,但妻子无怨无悔的支持着彭杰的工作,每次和儿子视频时,3岁的儿子总是会和爸爸说:周围的小朋友知道自己的爸爸是消防员,都很羡慕,希望爸爸继续做守护城市的“超级英雄”。彭杰的钱包和柜子里,永远放着两张全家福的照片,每次出警归来,都会对着照片暖心一笑。“火场如战场,考验着生与死”,如果说18岁那年初入消防队的彭杰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源于一腔热血;那么14年后,历经2000多次出警任务就是在用行动诠释担当,让坚守照见初心。本色不改,初心依旧。

为民服务

2022年1月,因主水管爆裂城区供水紧张,企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告急。鱼岳消防救援站在保障正常执勤力量的情况下,彭杰带队为康泰医院转运紧急透析医疗用水30吨,为社区800余户缺水居民供应临时生活用水35吨,为经济开发区企业转运临时生活用水22吨,缓解了城区临时生活用水短缺的状况。彭杰说:“为民服务体现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像我们消防员除了日常训练和灭火救援,也会参与很多志愿服务活动。”

14年来,历经水火洗礼、生死考验的彭杰现在深爱着这身“火焰蓝”。“虽然我们从“橄榄绿”换成了“火焰蓝”,但换装不换色,退役不褪志,都说消防员伟大,但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守护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就是作为一名消防员的职责!”


敬业奉献——粟春江

粟春江,男,1978年出生,中共党员,嘉鱼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工作以来,办理和协助案件280余起,协助网上追逃130余人,参与侦破一般刑事案件170余起、重特大刑事案件11起。先后荣获“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多谋善断的“网络神探”

2018年,嘉鱼县公安局连续接到多名群众报警,称被金某以高息为饵,以操盘股票、信用卡套现为幌子,先后骗取资金200余万元用于网络赌博,并且全部输光。经过前期侦查确定网络赌博团伙所在地为某外省市,嘉鱼县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粟春江为专案组成员,随专案组千里奔袭,捣毁网络赌博窝点。专案组一举抓获网络赌博公司成员11人,初步冻结非法资金600余万元,扣押用于作案的电脑等工具。由于本案是网络赌博,大量的电子证据存储在扣押的电脑中,但是这些数据格式无法被直接解读。此时的粟春江虽已调离网安部门多年,但从未放弃对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学习。经过查看,他迅速解开了嫌疑人用于作案的“QQ聊天机器人”数据库。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这些数据库的数据分布在几百个数据库文件中,面对百万级以上的数据量,一般的通用分析工具已无能为力,使用纯人工的方式去分析就更加无法想像。粟春江想起2018年省厅发文要求各地建立自己的“三师”队伍,服务一线实战的文件,就想何不研发一款专用工具,将这些数据归集起来以便统一分析?经过一周日以继夜的编写和调试代码,“4·8专案QQ聊天机器人分析工具”被研发出来。运用这个专用工具分析“QQ聊天机器人”数据库,准确无误的归集180多万条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赌博团伙的非法获利情况、参赌人员情况进行分析,为专案办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爱民助困的“热心马甲”

身为一名人民警察,在有违法犯罪事件发生时,应当是一名公共秩序的维护者;当在遇到群众求助时,也应伸以援助之手为民解困。粟春江在公正廉洁执法的同时,不断用自己的善举和网络的力量,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

2010年3月,粟春江偶然在《湖北日报》上看到嘉鱼县年仅19岁的高中生龙钊身患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无钱救治,主动申报死后捐眼角膜的消息。粟春江被龙钊身处逆境而不忘回报社会的精神所深深感动,他主动与当事人和主治医师联系,得知需要10万元治疗费,患者就有七八成的治愈率,但患者家人已为其治病花完了家中全部积蓄和亲朋的借款。以网络网聚人心人力,做公益倡导者的想法油然而生。为不表露身份,粟春江用电话方式与患者及家人谈心,鼓励不要放弃治疗,并征得龙钊及家人的同意在网上组织募捐。随后,他托人将自己刚刚获得的600元奖金送到患者手中作为第一笔捐款,并用网名“一板一眼”在“嘉鱼热线”“嘉鱼人社区”等网站上发贴开展爱心募捐活动,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心网友的积极响应,为龙钊捐款治病成为全县网民的热议,多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先后为龙钊捐款,使年轻的生命得以延续。直到在报纸上看到粟春江当选“荆楚十大爱民警察”的报道后,龙钊的家人才得知这位好心人的真实身份。

疫情封控的“空中守护”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嘉鱼城区按下了暂停键。由于事发突然,现实中人与人的联系突然被隔断,但此时人们在网上的联系如社区微信群还未建立起来,由此产生各类问题。当时武汉因疫情形势严峻,严令因年底回老家休假而散布各地的医护人员必须短时间内回到岗位。当粟春江第一次接到武汉某医院嘉鱼籍医生的电话救助后,立即驾驶防疫专用车辆将他接到县防疫指挥部,然后主动与武汉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接洽,在武深高速、蕲嘉高速上为“逆行者”们开通了特别通道。前后往武汉、咸宁两地安排送回七十多名医护工作人员。

当人民群众碰到难事、急事的时候,110这个号码可以说是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求助电话。封控期间110指挥中心接警量是平时的近3倍,但110接警台当时也有四分之一的接警员因封控而不能参加值班,这导致每一名接警员下班时耳朵都处于发麻的状态。而作为分管110接警台的指挥中心副主任,深知每一起电话求助的后面,可能就是一名濒临绝境的群众,疫情期间粟春江基本都在指挥中心大厅值班,与同事们一起收集各种与疫情有关的联系通道,比如各乡镇防疫值班电话、负责人手机号,送生活用品、药品的人员号码等,为求助电话的分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天深夜,110接警台接到一名群众求助,称自己在武汉生活来源断绝,因此从武汉偷偷越过重重封控线,徒步一百多公里来到嘉鱼城区,试图经嘉鱼转赤壁,再回到湖南岳阳老家。但走到嘉鱼时,因又累又饿,已无力再走。考虑到该名群众虽然是从疫情严重的武汉来的,但是因为疫情封控,也没有接触到嘉鱼本地人。粟春江首先通过路面监控找到了这名群众,告诉其不要再随意走动,然后拿出自己的值班棉被和饼干、饮用水等,放置在一避风保暖处,再通知其自行前去取用。之后回到指挥中心,联系到该名群众之前在武汉居住地的辖区派出所,协商安排警车直接送回武汉。避免了因有在武汉旅居史的人员在嘉鱼深度与人接触而导致嘉鱼封控时间后延的后果。

在一个个平凡而忙碌的日子串起来的故事里,粟春江频繁地使用了忠诚这个字眼,频繁地出现了正义这个主角,频繁地推出了法治这道时代背景。


敬业奉献——彭红

彭红,女,196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咸安区永安街道凤凰社区书记。在社区工作的18年,她以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为目标,坚持以情凝聚人心,打造国家级、省级、市级多类别品牌社区。组织辖区内破产企业1000多名失业人员开展就业培训,解决民生问题。先后被评为“湖北禁毒先锋”“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咸安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立足岗位,履职尽责

彭红以前在办事处文化站工作,既有编制,又不用操心。2002年12月,凤凰社区成立时,她应聘来到社区担任党总支副书记,不仅没有编制,而且每天面对的都是家长里短的“婆婆妈妈事”。有人戏称她是从体制内“跳”到了体制外,从“金窝窝”跑进了“麻烦堆”。但彭红硬是凭着对社区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社区群众的无私奉献,赢得了社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社区工作的18年,她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关心社区党员、群众冷暖,打造品牌社区,所在社区被国务院防范办公室评为“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还先后评为“全国、省、市科普示范区”“全国戒毒示范区”“湖北省百佳社区”“湖北省综合减灾示范区”“咸宁市先进单位”“湖北省铁路护路平安社区”等荣誉称号。

铭记身份,冲锋在前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彭红每天穿梭在小区和居民组内进行排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少于十个小时,努力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在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下,她没有退缩,即便是身体不适住院,她也是每天打完点滴,就第一时间赶回社区。在她的带领下,社区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凝心聚力,敬业奉献

彭红经常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所急、所需、所盼”,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及时解决居民的各项困难,做到精准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居民的心坎上。为辖区两个大型破产企业,一千多名下岗失业人员组织就业培训,解决生计问题;为吸毒等特殊人群提供关爱帮扶,对他们实行“救助、协调、鼓励”的帮扶机制,从多方面让他们感受到帮助和接纳,从而尽快的融入社会。

彭红就是靠多跑腿、多操心,架起了一座党和政府与百姓间的“连心桥”,使社区从过去的上访大户成为“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社区”的和谐单位,她也成为了群众有困难找她帮、有知心话找她说的“好姑娘”。


敬业奉献——彭超

彭超,女,198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通山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十年来,在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未成年人、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等方面成绩突出。对18名涉罪未成年人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帮助8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园,10名未成年人重新就业。先后获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省、市三八红旗手,第三届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业务能手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心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未检检察官,彭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具有敏锐的嗅觉。2019年7月,她在微信群中发现有人发出了一张垃圾箱出现医疗废弃针头、注射器、药瓶的图片。她立刻意识到,该行为不仅会污染环境,附近的孩子也可能会因捡医疗废弃物玩耍导致病毒感染和疾病传播,危害少年儿童的健康。彭超立即将这一情况向院领导汇报,通过多部门研判,决定对此现象开展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处理,并向相关责任单位公开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监管检查。

2019年10月,相关责任单位对全县19家医疗结构进行医疗废物处置“大清查”“大整改”,从人员、制度、设施上规范了全县医疗废物处置,有力维护了未成年人及社会公共利益。该案例得到央广网、《检察日报》的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20年10月,该案被湖北省人民检察院评为“未检十大精品案件”。

勇担扫黑除恶重

2020年5月底,咸宁市人民检察院指派彭超作为承办检察官提前介入由咸宁市公安局侦查的全市最具影响力的聂世平等人涉黑案件。该案涉案人数30余人、犯罪事实60余起、涉嫌罪名18个,存在调查取证难、证据固定难、案件定性难等问题。彭超带领专案组成员通过阅卷、实地走访调查、参与案件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侦查机关,帮助调整侦查思路,明确侦查重点。一方面加强与侦查机关的协作配合,围绕犯罪构成要件收集、固定证据,增强侦查取证的针对性,为精准指控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从证据收集的方向、证据补充的重点以及证据标准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向侦查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向侦查机关列出侦查取证意见300余条。同年8月,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为确保案件质量,在规定的时间向法院提起公诉,彭超专案组成员历时2个月,连同周末及国庆假期,审查案卷材料250余册,形成审查报告60余万字,起诉书长达59页,讯问提纲2万余字,向纪委移送“保护伞”线索29条。案件移送法院起诉后,精心准备庭审预案,形成18万余字的举证质证提纲、近2万字的公诉意见,以铁的证据让该案20人均当庭认罪认罚,整个庭审“零失误、零停顿”,22名被告人均被法院依法判决有罪。

勤于检察事业成绩突出

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彭超一直坚持用细心和爱心,呵护、救助那些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挽救那些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去年一年,她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司法救助9人次,进行心理辅导12人次,帮助、鼓励受侵害的未成年人走出阴霾,积极生活。对18名涉罪未成年人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帮助8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园,10名未成年人重新就业。还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工作,5年来,带领院青年干警共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100余场,受教师生30000余人,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0000余册。

作为一名新时代检察官,彭超坚信,唯有拼搏,才能获得成功;唯有奉献,才能拥有收获;唯有勤勉,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虽然未来的路还很长,正义的征途充满着变数,她依然要以全部的热情,去努力!去奋斗!


敬业奉献——金会华

金会华,女,196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咸安区横沟桥镇联合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她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6件,提供法律咨询1356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25件。先后荣获“湖北省司法厅维稳个人二等功”“全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市十佳司法所所长”“全市最美巾帼调解员”“全国模范司法所长”等荣誉称号。

业务能力强,善作善成

金会华扎根横沟30多年,对全镇13个行政村、2个社区、267个自然村(小组)的基本情况、历史变迁等如数家珍,对矛盾纠纷多发易发村组的“重点人员”烂熟于心,对毗邻村组的土地分界、外来人口的租住情况等了如指掌,被镇领导称为辖区的“活地图”。用她自己的话说,只有一心一意做好辖区风土民情的“活地图”,人民调解的工作基础才能不断得到夯实、基本功才会不断得到提升,调解工作开展才能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调解业绩好,专职专业

金会华融入群众之中,依托风土人情、民情社情化解矛盾纠纷,是她调解矛盾纠纷最有效的抓手,也成为她调处矛盾纠纷得心应手的不二法宝。2013年至今,她共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96件,提供法律咨询1356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25件,调解成功率达98%,其中家庭婚姻纠纷28件,为妇女、儿童维权9件,为辖区妇女宣讲普法课10余场。2019年4月在横沟桥镇联合调解中心设立的“金妈调解室”是首个在咸宁市以个人名义设立的调解室。为更好地做好辖区人民调解工作,退休后的她更是专职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为人民服务,真心真情

人民调解工作,是一件“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凭的是调解员对调解事业的执着、为民服务的真诚、甘于奉献的热情。金会华始终坚持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辖区群众解难,尤其是做好妇女儿童维权纠纷,也因此成为了妇女儿童的依靠。她任劳任怨、默默付出,成绩显著、工作出色,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辖区群众的一致认可。


孝老爱亲——李海燕

李海燕,女,1984年9月出生,赤壁市新店镇大湖岭村五组村民。怀孕3个月时,丈夫突遭车祸、生死未卜,她仍然坚持生下孩子,十四年如一日照顾脊椎神经断裂高位截瘫、瘫痪在床的丈夫,抚养年幼的儿子,赡养年老体弱的公婆,以弱女子之身成为家庭的顶梁柱。荣获第七届“咸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大难临头一起飞

李海燕婚后夫妻两人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可一场意外夺走了原本属于这个家庭的幸福。2008年,丈夫遭遇车祸,造成高位截瘫,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丈夫虽保住了性命,但丧失了机体功能。大难面前,她选择了面对和担当。当时李海燕怀孕三个月,很多人都劝她趁年轻离婚改嫁,可她坚持生下孩子,并用自己全部的爱照顾丈夫和孩子。

家庭事业一肩挑

为了照顾丈夫,李海燕每天天刚亮就要起床,给丈夫洗脸、做饭、喂饭,然后再去工作,日复一日重复着这些枯燥的“程序”。吃苦受累洗衣做饭,这些对她来说还不算什么,丈夫治病、孩子上学的费用更像一块巨石整日压在她身上。丈夫瘫痪在床,公公婆婆年老体弱,儿子又小,家里内外全靠她一人独自支撑。生活的磨难,岁月的摧残,让她看上去比同龄人显得老了许多,可是她从不计较,没有怨言。当丈夫发现自己连翻身、挠痒这样的小事都需要人帮忙时,内心变得十分脆弱,性格也有所变化,于是李海燕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外,精神上也从不忽视对丈夫的抚慰,每天闲时陪丈夫聊天,只要天气好时,就带着丈夫外出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李海燕无微不至的照料,丈夫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病情不断好转,心情也越来越好,从最初只能卧床,到如今能坐轮椅上活动,还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饭,这背后是李海燕14年心血和汗水的付出换来的,她用青春的年华和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孝老爱亲美名扬

李海燕不仅对丈夫不离不弃,对公公婆婆也是恪守孝道。婆婆多年来患有类风湿病,行动不便,她便带着婆婆四处寻医问药,尽心照顾,她的事迹感动了邻里乡亲,村里将其作为孝老爱亲的榜样。

李海燕孝顺公婆,对爱人不离不弃,14年坚守家庭,担负家庭重任,用真情大爱恪守孝道,弘扬“最美”道德风尚,用行动诠释孝老爱亲。认识她的人都会流露出敬佩的眼神。她十四年如一日地照顾高位截瘫丈夫的事迹,在新店镇被传为佳话。喂饭、按摩、照顾丈夫大小便,这是李海燕14年来每天必做的事情。在邻居眼里,她的丈夫是不幸的,一场车祸让他瘫痪在床,但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娶到了一位好妻子,在他瘫痪后,李海燕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全家的重担,给病床上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撑起一个家。

(编辑 余梦婷 编审 张宇)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发表评论...
最新
暂无评论
来说两句吧...